本設計指南適用于UI界面中交互微動效,涵蓋入場、出場動效,過渡動效和加載動效,在時間和緩動曲線的選擇上提供了一些通用的設計建議,幫助設計師理清動效設計思路,提高設計效率。
一。 本指南的適用范圍
本指南適用于UI界面中交互微動效,屬于功能性動效。與聚焦于提供娛樂體驗的動效(如動畫影片、游戲動效等)不同,功能性動效的設計,有清晰的邏輯目的,聚焦于幫助用戶理解當前所處的狀態(tài)。
動效范圍涵蓋:
入場\出場動效(enter & exit)
過渡動效(transition)
加載動效(loading)
二。 設計原則和設計考量
一個優(yōu)秀的交互微動效,在設計上應該遵循以下三個核心原則:
為了確保動效有清晰的用途并能完成目標,設計時請思考以下幾方面的問題:
三。 響應時間與持續(xù)時間
時間是動效核心元素,設計動效時需要考慮兩類時間 —— 響應時間與持續(xù)時長1. 響應時間
響應時間指從用戶執(zhí)行操作到反饋出現(xiàn)的間隔時間。觸發(fā)機制不同,響應時間的限制也不同:
對于由用戶操作 直接觸發(fā) 的反饋,理想的響應時間應該控制在 100毫秒內(nèi)。
對于由用戶操作 間接觸發(fā) 的反饋,響應時長可允許達到 1秒左右,不可 超過2秒 無反饋。
當 超過2秒 才能獲取反饋結果時,須設計加載動效(loading)。
當反饋時間為 2-9秒 時,可使用循環(huán)的加載樣式(如常見的菊花轉)。
當反饋時間 超過10秒 時,須使用帶有進度指示的加載樣式(如已加載了60%,還剩30秒)。
2. 持續(xù)時間
交互微動效的持續(xù)時間不宜過長,以避免浪費用戶時間,影響用戶的閱讀和操作效率,其持續(xù)時間一般不超過500毫秒 ( 加載動效除外 )。
若你希望用戶能清晰地捕捉到元素的漸進變化,持續(xù)時須大于200毫秒;若你不介意用戶認為元素的改變是瞬間的,希望盡量節(jié)省用戶時間,持續(xù)時間也可設計在 200毫秒以內(nèi)(如hover到按鈕上顏色瞬間發(fā)生微妙改變) 。
具體的持續(xù)時間的取值,一方面會受到元素的大小、動效的復雜程度影響;另一方面也會受到動效的目標 和 運行動效的設備的影響:
小元素的輕微變化效果(如漸隱漸現(xiàn)、大小變化等小范圍變化),一般在 200~300毫秒以內(nèi)。
較大元素的復雜變化效果(如包含大范圍緩動位移),可長達 400-500毫秒。
較快的動效更容易吸引用戶注意力,也更節(jié)省時間。若動效元素在用戶的視線之外,為了吸引用戶注意并采取行動,可使用在短時間內(nèi)變化較大的動效(如發(fā)生位置移動和速率改變);若動效元素已經(jīng)在用戶的注意范圍內(nèi),為了保持視覺連續(xù)性,完成必要的過渡(如漸隱漸現(xiàn))后即可結束。
較慢的動效較少分散用戶注意力,更適用于非用戶直接觸發(fā)的場景。若動效不是用戶直接觸發(fā)的,不希望用戶注意力被轉移,可使用在長時間內(nèi)變化較小的動效(一般不會出現(xiàn)位置移動)。
不同設備的屏幕尺寸和特性不同,理想的持續(xù)時間也不一樣。一般來說,對于移動設備而言,屏幕越大往往動效的位移也越大,因此持續(xù)時間也應該越長(可穿戴設備上的持續(xù)時間大約比手機上快30%,平板電腦上的持續(xù)時間大約比手機上慢30%)。而臺式設備的動效設計往往比移動設備中的動效設計更簡單快速(150毫秒~200毫秒間較為常見),這是因為復雜的動效在臺式設備場景下容易出現(xiàn)掉幀、卡頓的情況,瞬時響應的動效能避免這一點。
出場動效一般比入場動效更快 ( 如當入場動效設置為230毫秒時,出場動效可設置為200毫秒) 這是因為元素入場時用戶一般需要閱讀并處理新出現(xiàn)的信息,而元素出場時通常表明用戶在此元素上的任務已完成,不需要再關注了,快速出場能夠節(jié)省用戶更多時間。
四。 常用動效類型及應用參考
在瀏覽器中最常用、最容易實現(xiàn)且能保障性能的是 位置(position)、大小(scale)、旋轉(rotation)、透明度(opacity) 這四種屬性的變化,當變化這四種屬性的任意一種或幾種就能達到交互微動效的目的時,無須再加入其它不必要的屬性,以免影響動效流暢度。
屬性的變化一般又分為 線性(liner)變化 和 曲線(curves)變化兩種。
1. 線性變化
線性變化具有 勻速、驟停 這兩個特征,一般適用于與物理屬性無關的過渡動效(如透明度屬性的變化,包含漸隱漸現(xiàn)或顏色間的切換),或有規(guī)律的加載動效(如均勻的循環(huán)、數(shù)值變化或進度變化)。在與物理參數(shù)有關的變化中(如位置變化),盡量避免使用線性變化,否則很容易給人帶來動效僵硬、不自然的感覺。
2. 曲線變化
曲線包含多種類型,在交互微動效設計中,緩動曲線(easing)的應用范圍最廣、效果最自然、對用戶的干擾也較小,多用于與物理屬性相關的屬性變化中,常用場景如下:
結語
交互微動效以功能性為主,須遵循克制有度、清晰聚焦、自然流暢這三個核心設計原則。在設計前,思考希望如何影響用戶的注意力、動效的目標是什么、動效出現(xiàn)的頻率和觸發(fā)機制是怎樣的,在設計時選擇合適動效類型和持續(xù)時間并關注反饋的響應時間,做到有理有據(jù)、令人信服。
評論(0人參與,0條評論)
發(fā)布評論
最新評論